作者:韩京秀、曹兆进、刘欣燕、张文丽、张淑珍
来源:环境健康杂志
摘要: 目的 研究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经临床确诊为自然流产、死胎、胚胎停育和胎儿畸形等异常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孕妇作为病例组, 排除母婴排斥和生殖器官畸形等引起的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 应用 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与病例同年在同一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匹配( ±2 岁) 的、足月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产妇作为对照。调查了 200 对病例及对照在怀孕早期接触电磁辐射等情况, 应用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 病例组每周看电视 ≥10 h 、每周使用电脑 ≥45 h 、使用复印机、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移动电话、居住地附近或工作场所中有电磁辐射设备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多因素分析中, 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 怀孕早期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移动电话的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不使用者的 2.23 倍( 95%CI : 1.08~4.59 )和 4.63 倍( 95%CI :1.63~13.17 ) 。结论 怀孕早期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移动电话可能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相对危险性, 建议孕妇尽量避免使用存在较高电磁辐射强度的电器, 或在使用中注意离开一定的距离, 进行安全防护。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异常妊娠; 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电脑、电视、移动电话、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和其他电器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陡然剧增。电磁辐射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污染源”。近年来, 北京、上海各医院妇产科门诊发现操作电脑的孕妇流产及出生畸形儿的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 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报道称,电脑在工作状态时其显示器发出的放射线对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繁殖有破坏作用, 在妊娠早期对胚胎的微细结构有损害。但到目前为止, 电磁污染还未得到社会和人群的足够重视。目前, 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依据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 缺少最基本的流行病学资料, 电磁辐射究竟是否会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为此, 本研究采用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孕妇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与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旨在探索电磁辐射暴露对妊娠的影响, 找出导致异常妊娠的危险因素, 为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怀孕期间在北京市居住、 2003 — 2005 年在协和医院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经临床
确诊为自然流产、死胎、胚胎停育和胎儿畸形等异常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孕妇, 排除母婴排斥和生殖器官畸形等引起的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对照组 1∶1 匹配, 选择与病例同一年在协和医院进行产前保健并在协和医院分娩单胎、活产、足月产、无出生缺陷、出生 1 h 内体重为适于胎龄儿的产妇, 孕周和体重按我国 15 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百分位数标准, 且与病例年龄相差不超过 2 岁, 其中病例年龄 ≥35 岁者, 其匹配的对照年龄也 ≥35 岁。本次研究共调查 200 对病例及其相匹配的对照, 病例组中异常妊娠的类型包括: 胚胎停育( 69.0% )、自然流产( 17.5% )、胎儿畸形( 3.0% )、死胎( 2.0% )和其他类型( 8.5% )。对照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 1∶1.04 , 平均出生体重为( 3 277.7±348.0 ) g 。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孕妇一般情况、孕妇怀孕早期的环境接触以及孕妇的个人史, 包括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最高学历、职业、家庭总月收入、怀孕早期的电磁辐射暴露及暴露时间、职业接触、装修污染、新车污染、噪声、高温环境、低气压环境、饲养宠物、化妆品、吸烟、被动吸烟、饮酒、月经史、孕产史、口服避孕药史、孕期服药史、慢性疾病史、妇产科疾病史、宫内感染史、孕早期高热史、孕期 X 线照射史以及怀孕早期精神挫折、情绪紧张、压力或焦虑等。
1.3 调查方法
按照统一的调查表, 由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师担任调查员, 统一培训后, 在被调查对象就诊或回访时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展开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Epi Info2002 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遍录入及新变量的定义和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应用 SAS 8.0软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与异常妊娠关系单因素分析
由表 1 可见, 病例组每周看电视 ≥10 h 、每周使用电脑 ≥45 h 、使用复印机、微波炉、电热毯、移动电话、居住地附近或工作场所中有电磁辐射设备( 如 50 m 以内有配电室和 500 m 以内有广播发射塔) 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100='' m='' p=''>0.05 )。
2.2 其他因素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病例组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的比例( 18.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 10.5% ), 而学历为大专或大学的比例( 56.5%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8.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14 ,P=0.013 )。以无职业的为参照, 医务人员( OR=4.25 , 95%CI : 1.10~17.68 ) 和个体商贩( OR=3.3695%CI : 1.11~110.51 ) 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性显著高于无职业者。按照职业分层分析, 未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工作年限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病例组孕期或怀孕之前半年内家中或工作单位使用有挥发气味的材料进行过装修且有异味时间超过 3 个月、居住地附近 500 m 之内有排放工业废气的工厂、居住环境噪音( 影响正常生活与休息) ≥10 个月、职业接触有害物质( 化学试剂和放射线)、生活或工作场所中接触其他不良环境因素、有胚胎停育史、怀孕早期高热史、吸烟、被动吸烟、经常化妆( 使用除清洁和润肤作用以外的化妆品)、染发、烫发或锔油、曾经经受较大精神挫折、经常情绪紧张、感到有压力或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0.05 )。
表 1 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因素 病例组 对照组暴露情况 OR 值 95%CI
暴露情况 是 否
每周看电视 ≥10 h 是 75 59 1.55 1.03-2.35
否 38 28
每周使用电脑 ≥45 h 是 2 32 1.88 1.05-3.46
否 17 149
使用复印机 是 8 54 3.00 1.78-5.24
否 18 120
使用微波炉 是 24 77 2.20 1.48-3.31
否 35 64
使用电热毯 是 1 10 5.00 1.22-33.54
否 2 187
经常使用移动电话 是 122 59 4.54 2.54-8.59
否 13 6
环境# 中有电磁辐射设备 ! 是 9 46 2.09 1.27-3.53
否 22 123
50 m 以内有配电室 是 0 15 5.00 1.57-21.62
否 3 182
500 m 以内有发射塔 是 0 14 3.50 1.21-12.35
否 4 182
100 m 以内有高压线 是 0 9 3.00 0.85-13.73
否 3 188
100 m 以内有基站 是 0 4 0.80 0.19-3.16
否 5 191
使用无绳电话 是 24 44 1.00 0.66-1.52
否 44 88
使用电磁炉 是 3 14 2.33 0.91-6.60
否 6 177
注:
# 指居住地或工作场所环境; ! 高压线、基站、配电室和发射塔。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体重指数、家庭总月收入、饮白酒、乘坐购置未满一年的新车、接触高温或低气压环境、家中饲养宠物、月经(痛经史)、怀孕次数、不良孕产史( 除外胚胎停育)、慢性疾病史、妇产科疾患史、口服避孕药史以及孕期 X 线检查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与异常妊娠关系多因素分析
将在单因素分析中与异常妊娠的发生有显著性相关的独立变量引入 Logistic 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 规定引入变量的标准为 0.10 , 剔除变量的标准为0.05 。分析结果显示, 在调整了装修污染、胚胎停育史和情绪紧张、有压力或焦虑等危险因素的作用后 , 怀孕早期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移动电话可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相对危险性(表 2 )。
表 2 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β 值 OR 值 95%CI χ2 值 P 值
经常使用微波炉 0.80 2.23 1.08-4.59 4.75 0.029
经常使用移动电话 1.53 4.63 1.63-13.17 8.26 0.004
装修异味 >3 个月 2.59 13.36 1.27-140.19 4.67 0.031
有胚胎停育史 2.16 8.64 1.74-42.80 6.97 0.008
有压力或焦虑 1.46 4.32 1.75-10.66 10.11 0.002
3 讨论
近年来, 对电磁辐射及其防护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把电磁辐射列入“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之一, 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也明确规定必须对电磁辐射切实加强防护和管制。随着广播、家用电器和微波通讯等的广泛应用, 目前, 射频电磁辐射已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有报道称, 电磁辐射可影响 DNA 的合成 [1] 和基因的表达 [2] , 因此, 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突变危险。体外实验的资料显示, 微波照射可降低卵胚的植入率, 使胚胎发育停止或畸形胚胎率增加等。此外, 动物实验表明, 电磁辐射暴露可使胚胎吸收率和死胎率明显增加, 但在妊娠不同时期受到电磁辐射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不同, 且这种影响具有种属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 [3] 。
有研究报道, 视频显示终端( VDTs ) 暴露可能引起子代先天畸形、围产期死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 还可使不孕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4] 。但也有调查发现, VDTs与自然流产和先天畸形等并无关系 [5] 。本研究中详细调查了孕妇可能接触到的家用电器、微波通讯以及环境中的有高强度电磁辐射的设备, 并详细调查了孕妇在怀孕早期暴露于高电磁辐射环境的时间, 发现孕妇经常使用微波炉可能显著增加其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性。在以往现场测量常用家用电器过程中, 发现微波炉存在较高的微波泄漏, 在所检测的 132 台微波炉的周围50 cm 以内, 在运转过程中超过卫生部 GB9175 — 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一级安全区的标准( 10 μW/cm 2 ) 的超标率为 37.1% 。因此, 使用微波炉与异常妊娠的关联可能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有关。
有研究发现暴露于移动电话电磁辐射的鸡胚死亡率明显增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经常使用移动电话有可能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度, 但没有发现与孕妇每天随身携带移动电话以及使用移动电话时间的统计学相关。资料显示, 病例组与对照组经常使用移动电话者中携带与使用移动电话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移动电话对胎儿的影响可能与孕妇的体质有关。移动电话从拨号到接通期间的电磁辐射水平较高, 其功率密度约是接通期间功率密度 15倍 [6] , 因此, 也可能与使用者每天接通电话的次数有关, 需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被调查对象中较少有人经常使用电磁炉, 但由于电磁炉运转过程中在 20 cm 范围内也存在较高的超标率, 因此, 孕妇也应注意避免使用电磁炉。虽然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未发现居住地及工作场所100 m 以内有高压线、 50 m 内有配电室、 500 m 以内有广播发射塔、使用电磁炉和电热毯与异常妊娠的显著性关联, 但 OR 值显示, 这些因素对胎儿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 尚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以探讨其对胎儿的影响。
虽然有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资料显示操作电脑的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的危险度可能增加, 但在本次研究中, 只有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例组每周使用电脑超过 45 h , 即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 未发现经常使用电脑与异常妊娠的关系。临床观察结果可能与长期职业操作电脑者的某种生活或行为习惯有关, 例如长时间坐位、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移动电话等, 但究竟是否是这些因素或还是其他的生活工作习惯所引起, 还需要进一步对进行电脑操作职业人群的详细行为调查。本次研究也没有发现经常看电视与异常妊娠的显著性关联。这与对居民常用电器检测结果发现电视和电脑在正常使用的距离上电磁辐射强度低于卫生部一级安全区的标准一致。
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殖危害的影响, 不仅关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 也涉及人类未来。因此,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存在较高电磁辐射强度的电器, 或在使用中注意离开一定的距离, 进行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Grimaldi S, Pasquali E, Barbatano L, et al. Exposure to a 50 Hz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duces activation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genome in latently infected human lymphoid cells 〔 J 〕 . J Environ PatholToxicol Oncol, 1997, 16: 205- 207.
2.Spica V, Mucci N, Ursini, et al. Etsl oncogene induction by ELF modu-lated 50 MHz redia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 J 〕 . Bioelectromag-netics, 2000, 21: 8- 18.
3.王水明, 王德文 . 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 J 〕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2 , 20 ( 5 ) : 385- 387.
4.Smith EM, Hammonds EM, Clark MK, et 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risk offemale infertility 〔 J 〕 . J Occup Environ Med, 1997, 39: 138.
5.Marcus M, McChesney R, Golden A, et al. Video display terminals andmiscarriage 〔 J 〕 . J AmMed Women Assoc, 2000, 55: 84.
6.吴奇, 刘俊茹, 郝丽萍 . 不同类型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水平〔 J 〕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 , 19 ( 3 )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