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磁辐射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影响 (点击进入)

日期: 2020-08-27
浏览次数: 59


王培民,吴龙,向颖,林辉,许斌,熊鸿燕

(第三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要】 目的:通过现场调查,探讨电磁辐射对某部队作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为该人群健康促进策略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漏能仪测定作业环境的微波平均功率密度; 以微波辐射强度为指示,监测该军事作业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对观察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以作业环境暴露和作业任务为依据,分为暴露组(n=117)和非暴露组(n=123),对比分析2组人群的体检数据。结果 不同作业环境中微波平均功率密度为3.30~193.70μW/cm2,多数作业区微波强度超卫生标准2倍以上;在强电磁辐射暴露组健康查体指标中,心电图异常率为15.4%,血常规异常率为3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和20.3%)。结论:该军事作业环境电磁辐射较强,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已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强电磁辐射;暴露;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R5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2)06-0409-03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尖端技术被引入军事作业中。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高速集成电路在军事上的应用,提升了军用装备信号的速度和芯片自检测效率,降低了故障频率。但是,由此而产生的电磁辐射暴露给军事作业人群的健康造成威胁。

强电磁辐射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可产生累积损伤作用,使神经、血液、心血管、听力、心理和行为等多种机体组织和系统发生功能紊乱,甚至是不可逆损伤。但是,在实际的社区和职业暴露人群研究中,由于研究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电磁辐射种类不同,及受检人群代表性有差异,使众多研究结果欠一致性[1-3]。

准确认识职业危害,制定和实施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及防护措施已成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以某特种电磁辐射暴露作业人群为对象,以环境暴露和健康指标测定为核心内容,以期初步掌握该部队电磁辐射暴露水平和人群健康状态,探索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特殊军事作业人群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部队电磁辐射暴露人群(作业环境涉及电磁辐射设备,作业任务为电讯、雷达操作)为主要对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设立非暴露人群(环境中微波平均功率密度小于或等于25μW/cm2、作业任务为后勤或行政)进行对比观察。暴露组体检人数117人,其中男103人,女14人,年龄在22~40岁之间,作业环境日暴露时间平均6~8h,平均工作年限约5年。对照组体检人数123人,其中男108人,女15人,年龄在22~42岁之间。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接触电磁辐射环境以外,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测定 

采用ML-91型微波漏能仪测定微波平均功率密度。测定方法按照GB1043-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及测试方法》进行:在环境测定区域(军事作业区和生活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每个测试点测试3次,取平均值;同时采取现场询问和实地观察进一步了解作业人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测试前,对微波漏能仪进行标化处理。

1.3健康状态调查方法 

对观察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主要体检项目有心电图、B超、胸透、肝功等。采取现场询问方法了解电磁辐射环境暴露人群健康职业史及自觉症状。检查指标有: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生化系列)、彩超检查(甲状腺、肝、胆、脾、胰腺、肾、子宫及附件)、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采用Auto Counter P20 EDT型三分类血球仪进行血细胞分析,采用TokyoBoEI TM31024型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系列检查,采用Aution Mini AM-4290型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分析。体检设备还涉及GEMAC 1200ST心电机、东芝Aplio XG SSA-790A彩超仪、北京岛津500毫安X线照射仪等。数据分析统一由专业人员进行,参照标准有《临床心电图学》和《实验诊断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 1工作、活动场所电磁辐射污染状况 

监测区域涉及作业区47个点,生活区12个点。微波漏能仪测定结果显示:工作、活动场所均存在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为3. 30~193. 70μW/cm2。超过卫生标准限量值(脉冲波:一日8h平均功率密度为25μW/cm2)的区域有35个点。因工作需要,作业人群经常在超过卫生标准的辐射区域活动。

2. 2体格检查结果 

在常规体检项目中,暴露组的心电图、血常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进一步对心电图、血常规数据进行细化分类比较,结果显示,暴露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见表2。暴露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标准值上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表1  暴露组及对照组体格检查异常率比较(%)

                  检 查 项 目

              暴 露 组(n=117)

             对 照 组(n=123)

                      血  压

                     4.3(5)

                    2.4(3)

                     心 电 图 

                   15.4  (18)

                   5.7(7)

                    B  超

                   43.6(51)

                 49.6(61)

                      胸  透

                     0.9(1)

                   0.9(1)

                     血 常 规

                   39.3(46)

                 20.3(25)

                      肝  功

                   13.7(16)

                   9.8(12)

                                           注:()内数据为异常人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暴露组及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心 电 图 异 常 项 目

              暴 露 组(n=117)

             对 照 组(n=123)

              窦 性 心 动 过 缓

                     11.9(14)

                4.9(6)

                预 激 综 合 征

                        0(0)

                   0.8(1)

                 电 轴 右 偏

                      0.9(1)

                     0(0)

        电 轴 左 偏 并 Q-T 间 期 长

                      0.9(1)

                     0(0)

               左 心 室 高 电 压

                      0.9(1)

                     0(0)

                 左 心 室 肥 厚

                      0.9(1)

                     0(0)

                                                   注:()内数据为异常人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暴露组及对照组血常规指标异常率比较(%)

               检 查 项 目

            暴 露 组(n=117)

            对 照 组(n=123)

                 白 细 胞

                   6.8(8)

                   6.5(8)

                 红 细 胞

                   1.7(2)

                   1.6(2)

               血 红 蛋 白

                 29.9(35)

                 16.3(20)

                 血 小 板

                   0.9(1)

                   0.8(1)

                                                 注:()内数据为异常人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电磁辐射可来源于自然源和人工构造源。按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可将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划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人工电磁辐射依环境中的工作设备,可分成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信(含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电力系统电场、磁场(如高压输电线、变电站),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如电气化铁路、磁悬浮列车、汽车的点火系统)[4¬6]。在军事作业的环境现场,电磁辐射的种类繁多,但由于装备、设施管理的严密,设计制造与使用人群相对分离,以致对强辐射效应的认识还不全面。另外对一些新型设备的安全评价指标还不充分,使卫生监测者一对电磁辐射的种类及效应认识不明确,作业现场电磁辐射强度监测及安全评价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ML-91型微波漏能仪进行微波强度测定,以间接反映作业现场的辐射强度。虽然从现场咨询中得知,该作业现场微波频率辐射源较多,但由于微波漏能仪测试波段的限制,使测定范围受限。在进一步的现场调查中必须引入综合场强仪和频谱分析仪同时进行测定。


本研究以微波辐射强度为指示,监测该军事作业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同时,对观察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对比分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人群的检测数据。发现不同作业环境中微波平均功率密度为3. 30~193. 70μW/cm2,59个检测点中,多数点微波强度超卫生标准2倍以上;暴露人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多;强电磁辐射暴露组健康查体指标中心电图、血常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与龚军,安富荣等[7-8]报道的结果一致。微波可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心电图改变,表现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红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理论推测,可能是由于电磁辐射使红细胞功能减弱(细胞膜流动性和变形力降低,血红素活性减小,携氧功能减弱),从而使机体发生代偿性反应,增加了血红素成分。


本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部队军事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强度高,其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己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和健康观察。

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主要防护措施:

(1)加强个体防护。包括穿戴防护服、防护帽、防护镜等;

(2)采取距离防护。尽可能加大辐射源与作业人员的距离,对功率大的电磁波可采用遥控或线控方式操作,避免人体直接暴露;

(3)做好时间防护。保证作业人员有充分的休息、睡眠,尽量减少暴露时一间;

(4)改善工作环境。做好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屏蔽,减少环境噪声等;

(5)加强营养保健。注意营养搭配,适当增加具有抗辐射功能的食品,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6)对暴露人员定期进行体检,除常规检测指标外,还应增加与电磁辐射损伤相关的敏感指标,并建立健康档案;

(7)加大电磁辐射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⑴SAMKANCE–ZEEB E, SCHLEHOFFER B, SCHU J, et al, Oceupation and risk of glioma, meningioma and acoustic neuroma:results from a German case – control study (Interphone Study Group, Germany) [J]. Cancer Epidemiology, 2010, 34:55.

⑵CALVENTE I, FERNANDEZ M F, VILLALBA J, et al.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non-ionizing rad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hood leukemia:a systematic review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 408:3062.

⑶OLOF MATTSSON M and SIMKO M. Is there a relation between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 review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evidence [J]. Toxicology, 2012, 301(1-3):1.

⑷张月芳,郝万军,张忠伦.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125-130.

⑸周建明,高攸纲,徐小超,等.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52-260.

⑹王秉杰. 核与辐射科普知识系列丛书——科学认识电磁辐射[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119-121.

⑺龚军,张维念,柳惠云,等. 脉冲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J].环境监测,1995,10(4):107.

⑻安富荣,栾照富,陈静,等. 复杂电磁环境对参训官兵健康影响的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6):402.

作者简介:王培民(1966-),男,研究生,公共卫生学硕士。从事卫生防疫工作。


TEL:0755-2394-5674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三路八卦岭工业区532栋
Copyright ©2018 - 2019深圳腾赫兹空间电磁辐射检测防护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